Updated 2015-10-17
中央日报网路报丨海峡观点
中评社香港10月15日电。中国大型丝绸制造企业万事利集团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古代丝绸之路地图。旁边的展示品融合了中国丝绸制作传统。中国人在大约6000年前最早发现了蚕,并在2000年后造出了第一台丝织机。16世纪,法国向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中国学习技术,崛起成为欧洲的丝绸中心。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最新一期载文《中国企业进军全球造福世界》,文章说,中国人喜欢提起自己国家丰富而辉煌的历史,因此他们乐于接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计划。2013年底宣布的“一带一路”计划旨在恢复中国古代的海路和陆路贸易路线。中国希望投入近1万亿美元政府资金,在十年内将中国与40多个国家的贸易额提升至2.5万亿美元。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被鼓励在海外基建等领域进行投资。中国规划者将这视为输出钢铁和重型装备等行业过剩产能的一个出口。这看起来很可能会引发一轮巨大的投资热潮。
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很快就开始称赞习主席的倡议。他每天都在微信上发布以丝绸为主题的信息来支持“一带一路”计划。万事利是一家年收入近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集团。
两年前,万事利收购了法国老牌丝绸企业马克·罗齐耶公司。万事利在供应链方面的专长和现金正在帮助马克·罗齐耶公司进行扩张。反过来,这家法国企业也在帮助它的中国老板提高产品质量和打造全球品牌。
还有很多像万事利这样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去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几乎赶上了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根据《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5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据荣鼎咨询公司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可能从2014年底的不足8000亿美元增加至2万亿美元。
海外寻求人才技术
回想由国有企业引领的上一轮中国全球化浪潮,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前景感到高兴。
幸运的是,未来中国的潜在投资者更有可能是具有市场意识的企业家而不是国家龙头企业。中国企业开始受够了向外国人支付许可费和版税。因此,哈佛大学的柯伟林说,它们现在不再租用或窃取知识产权,而是在海外寻求获得尖端人才和技术。
中国企业几乎没有拥有国际经验的管理者。它们的品牌和管理工作往往发展不力。它们也不愿向外国专家付费咨询,即使是在它们迫切需要建议的时候。
但是,中国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好。芬兰银行去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中国在欧盟的投资情况进行了探讨。2004年中国对欧盟投资几乎为零,而到2014年已经达到140亿欧元(约合180亿美元)。他们之所以选择欧洲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国企业常常在那里寻找新市场并收购品牌、技术和知识。他们发现,中国对欧盟的这些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效率和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推高了它们的整体销售额。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全球化经验。长期以来,华为公司的勇敢员工一直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偏远地区销售电信设备。一位高管回忆道,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后,唯一获得各方提供安全通道的外国人就是维修重要通信基础设施的中国华为公司工程师。另一个例子是联想。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去年又(从谷歌手中)接管了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以及IBM的低端服务器部门。海尔公司近年来收购了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家用电器业务和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公司,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进军全球造福世界
这仅仅是个开端。谢祖墀在《中国的商业颠覆者》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企业家公司在国际上将变得积极主动得多,打进新市场、收购企业并雇用高管”。他相信,这些公司将对许多行业的老牌企业构成巨大威胁。不过,正如万向集团的例子所证明的那样,进军全球的中国企业家同时也会造福世界。
已入古稀之年的万向集团老总鲁冠球说:“一个不能为企业家提供支持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万向曾经只是浙江省的一家小型乡镇企业,但现在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乡镇企业当时没有被纳入国家规划,得不到原材料,也无法进入官方分销体系。在最初的艰难时期,鲁冠球曾经收集废弃的炮弹壳,把它们制成犁卖给农民。如今,万向的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有超过30亿美元来自美国。万向向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制造商销售零部件,并在美国收购了20多家企业。万向来美国也是为了学习如何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干净。
鲁冠球的追求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不切实际。中国是世界上推广环保技术的最佳场所,不管这些技术是在哪里发明的。联合国预测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到2030年将达到2.5万亿美元,而鲁冠球的努力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位环保亿万富翁说,未来中国企业“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好处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