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2015-12-05
新浪财经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30年公司改变中国: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分论坛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30年公司改变中国: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分论坛邀请了7位公司老总,讲述他们的国际化经验和故事。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是这30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0年,是走过西方国家上百年历程的30年,2003年的几位日本经济学家说,你们生活这个环境里感受不深,如果中国真正的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暴力革命,是和平年代即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快速崛起以后是第三个改变人类历史走向的里程碑的事件。今天看真是恰如其分。
回首往事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30多年前别说我们的企业走向世界,普通公民出国都非常难,记得80年代中期我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尽管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但是平常很少见到中国人,有一个周末去逛银座,看见一个中年人大声喊,谁是中国人有没有中国人,结果一个中国人都没有,这种事情在今天概率很小,我们走遍全世界哪怕一个偏僻的角落都会遇到我们的同胞。
世界向中国走来,中国向世界走去,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2000年美国财富企业500强,我们中国只有9家,排名总靠前的中石化第58名,那中粮集团是413名,过了15个春夏秋冬今天排行榜美国只有128家,日本有54家,中国有106家,前十大公司里面中国三家、美国两家、英国、德国、日本、荷兰、瑞士各一家。
去年我国吸收外资1300亿美元,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我们对外投资是123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这些历史性的成就别说30年前,甚至十年前、五年前很多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都实现了。中国的公司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因此中国企业家杂志确定的主题特别好,这个历史节点上应该好好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国家层面很早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的战略,最近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亚投行的建立、人民币最近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等等都为我们企业走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早日成就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今天请了一批重量级的嘉宾。
于旭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于总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有着重要的贡献,中粮集团是中国比较早走出去的跨国公司,今年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401位是中国成长最快的公司。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国际交流中心不得了,是从事国际性研究交流咨询的机构,因为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组成豪华阵容,被称之为中国级别最高的智库,理事长是曾培炎先生,每年年会国务院总理都要参加。魏先生很早常驻多个国家,后来担任外经贸部副部长,担任商务部部长,也是中纪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从地方到中央、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际、从专家到学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王兵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董事长要建造梦想中的房子,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是中国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致力于科技创新,打造成绿色建材环保产品,为北京减少雾霾做出贡献。王先生是央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陈锦亚 美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他在美国读书,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陈先生有一系列的名言,他说我是做法律的,法律教人第一件事是把最坏的一件事先想到,领导对待员工要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信任包括有耐心、信心和恒心,陈先生讲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没什么了不起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首先要了解规则、适应规则、改变规则。
张剑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执行总裁 他是中国乳制品协会的副理事长,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奶制品企业受到了信任危机,伊利提出走出去到国际市场强身健体,在美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都建立了基地和企业。他们提出反氏创新的思维,提出2020年打造世界乳业的前五强,百亿向千亿元跃进。
谢祖墀 高风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他是我国顶级商业战略家,他的著作在业界得到强烈的反响。他早年在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从事企业管理与咨询等工作,曾经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提供过方案,而且为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政府就有关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提过咨询服务。
唐勇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今天的唐勇当过高校老师、做过官员、现在做过国企,去年荣获中国2014年度中国十大杰出的CMO称号,对证券、基金有比较扎实的研究,而且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全国青年常委。饲料行业是外资进入中国比较早的行业,新希望也是比较早走出去的民营行业,能不能尽快提出他的海外希望一路走来他们也会有深切的感受。
欢迎以上的嘉宾。
于旭波 主旨发言。
于旭波:感谢主持人写感谢企业家杂志社的邀请,我们把中粮集团国际化做一些汇报,也谈谈心得体会,也希望更多和大家进行交流,学习其他优秀的企业大家在国际化方面好的经验的分享。
首先中粮集团国际化有关情况,中粮集团是传统的外贸企业,一路走来在国际化问题上不断的做探索,80年代初中粮集团国际化紧紧局限于和国外的合资,希望通过国外的企业真正在国内开办产业的经验借鉴过来,在国外有一些海外的办事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改革开放,中粮集团国际化逐步走到了海外投资,建立自己的供应链、服务于中粮集团国内战略的发展。到2014年中粮集团在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引领下,真正的开始国际化之旅。这一年中粮集团通过并购两家大型农业企业真正把自己的市场、自己的供应链延伸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过程中,不但是中粮集团自身有企业的发展战略,海跟财务投资人、新加坡大马西、渣打银行等等财务同仁一起又和中土农业投资上取得了很好的战略共识,财务投资人支持下中粮集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际化战略更多的是通过相关利益者,中粮集团财务投资人,中国农产品需求市场将来会驱动全球农产品和食品的发展,大家有非常大的共识,通过把国际供应链和中粮集团在中国市场、中国的分销企业、中国的品牌业务销售渠道真正的进行打通,把国际供应链和中国市场联系到一起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我们的生命力所在。
国际化的战略基础,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更多的立足于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80年代初中粮集团还是一个外贸企业组织农产品出口,随着市场演变和外贸的改革开放,中粮集团不断从出口的环节延伸到了国内农产品深加工环节,通过过去十几年的打造,中粮集团在米面油肉蛋奶打造了自己完善的产业链,20年的发展为中粮集团在中国市场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地位。
这么背景下中粮集团整体农产品加工等等达到了5500万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探讨国际化战略的时候,和国际上投资者和同行有很强,就未来发展的战略的基础。整个国际化战略是很强的全产业链的理念。顺着中国的市场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希望把中国市场不断消费增长和上游农产品资源联系起来,真正通过打造产业链为企业的发展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第二个方面,中粮集团开展海外集团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变化,这些方面在座的各位朋友都非常的清楚,中国的市场今天已经由过去的地大物博的农产品资源很丰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消费结构的改善,更多的变成了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日本和其他在长时间以来农业资源食品资源短缺的国家,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对食品进口的需要、对食品原料进口需要变得更加刚性和持久。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和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即为中粮集团在海外投资、海外发展带来非常好的环境,中粮集团自身在战略上顺应外部环境。中央的粮食安全政策的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带来了非常宽松的外部环境。
经过国际化战略的发展和探索,中粮集团也有一些体会,我们觉得国际化是个过程,是中粮集团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过程,是中粮集团不断进行战略转型的过程,也是从贸易到实业到品牌整个全价值链建设的过程,也是中粮集团加速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产业整合的过程,是中粮集团强化全球运营能力的过程,也是进行当中的过程。
我们想主要有三点体会:
第一、国际化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要顺势而为,中粮集团国际化的本身不是目的,是从中粮集团对外投资的驱动因素来看国际化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是顺势而为。
第二、国际化做到互利共赢,将全球贸易网络和中国的市场以及中粮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结合,有机的连接全球的资源和中国市场,为合作各方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这是国际化合作当中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通过两层股权架构的设计,将中粮集团战略投资者原来的股东各方力量集中在一起,集中到股东价值的创造上,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和进一步发展,两层股权架构,第一中粮集团和财务投资人投资架构,财务投资人更多的带来了价值理念,兼顾战略基础上平衡好一个财务回报。第二层,中粮集团投资团控股你特拉和来宝,使原来的股东也可以和中粮集团利益和财务投资者利益碰撞在一起,集中各方力量。
最后,国际化根本是人的国际化,不仅仅是资产的并购和整合,国际化更需要对文化、公司治理、运营等各个方面很好的做出调整。要求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要求团队拥有全球化视野、全球化的心态、全球化的模式和全球化的模式和激励机制,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各位嘉宾结合今天的主题每人谈点感受最深的。
魏建国:于总的发言很好,我觉得当前中国的企业家有一部分人处在彷徨的阶段,不仅是国企、央企也包括民企和外企,总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未来的五年中国企业想要有大变革,那就是说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一次大洗牌的过程。我要用一分钟的时间讲我的观点,那就是中国企业当前已经到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时候。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五中全会的精神是一个翻番、两个突破,三个平等、四个危机、五位一体。一个翻番大家都知道,2010年要达到GDP翻番。两个突破,只集中了一个突破,就是GDP的增长和老百姓收入同步,但是忽视了另外一个同步就是非常关键的国民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
现在很难,中国30年的发展都讲总量,高、大、多,但是忽略了个体、单位,比如说单位面积的生产、个人的劳动力的提高,一个杯子一个瓶子美国的投入是多少,我们投入是多少,虽然加起来我们还带有一些竞争性,但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不高。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情况下,包括未来的中韩自贸协定、TPP、RCEP等等,这些外面的人要进来,服务的质量要提高,好的商品过来我们怎么办?这个时候企业家要用五中全会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如果我们抓住创新和绿色我们企业就上去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研究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外部的压力,尤其以后国外的开放倒逼我们可能会比现在好一些,时间来得及,中国企业家杂志组织的论坛,要比企业家走到一个首先是出招、解惑和指路的作用,这个作用一定会达到。
陈锦亚:过去30年我们认为组织者出了个题目公司改变中国,我们觉得更多的是改革开放在改变过去30多年来,从事使公司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过去30年是中国公司通过充分的利用WTO的贸易规则,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公司成长壮大的30多年。中国经济放缓进入新常态,个人看新常态是过去很多熟悉的东西现在将逐渐的消失,新的东西会进入,经济发展的速度会降低,但是质量必须有很大的地方。
通过这几年全球经济缓慢的发展,各国保护主义越来越盛行,第三要看到中国企业在普遍的进入迷茫期,做大了如何做强的问题,这里有很多亮点值得探讨;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特别令人振奋,中国有三家企业被评为进入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腾讯、华为、联想,我看到这个信息以后真的感到很振奋,在三年前中国一家公司都没有进入全球名单里,我相信在三年后我会看到最起码有十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具创新力的行列,现在即使很多企业大而不强,但是三五年后中国很多企业会变成全球不同的层面。
看到挑战,更看到了机遇,中国有个话是乱世出英雄,给中国公司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恐怕是过去没有的,如何在新的机遇中能够站出来,站出来需要如何把中国企业自身打造成强大的公司挑战的过程。
创新、长远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创新和研发能力,任何企业想要借用其他公司发展的成果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走是对的,但是当中国公司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再靠其他人的利益创新更多的是靠自己创新,其实正是中国企业创立企业精神和企业创新文化的机遇。
企业必须进一步开放,一个企业仅仅在中国发展,必须成为全球性的公司,需要全球视野和共赢的理念,学会市场共享,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以多股合营企业现在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可以学学过去二三十年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中粮就是这30年中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的同时和各个公司合作的非常好的典范。
必须参与,走出去不是单纯把资本留到国外,也不是依靠产能输出到国外,而是要在其他国家生根开花结果的任务,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成为领导和贡献当地企业的共赢,这比分享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更加重要。
企业管理必须职业化,中国企业很多正在走一条非常痛苦但是必须走的路,企业董事会负责制、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要让法律法规、合同、契约、规章成为管理的指导,一个企业必须强调企业精神、诚信精神。
展望将来,全球产业格局重构和技术重大突破的机遇正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如何掌控,中国企业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做好内部事务把中国的事情先做好,第二实现全球性公司的转型,可以借鉴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都是告诉我们企业创新和经营管理再加上诚信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的公司,谢谢!
谢祖墀:谢谢各位,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如何走出去?今天没有提到走出去,是如何成为一家世界公司。据我的估计,不是中国企业家杂志随便乱写的而是有原因的。过去中国企业考虑的时候是比较简单的考虑,无论是做的好还是不好可以去做,但是要成为所谓的世界公司就很不一样,而且更为深厚,以我个人在中国做管理营销有20多年,我跟许多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都合作过,最优秀跨国企业的确是世界公司,从世界的眼光来看他的业务,他们是全球眼光来看全球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这是跨国公司基本的定义,很简单。
中国公司,因为我们的发展和背景,在过去20多年,开始的时候是很粗放的,甚至于很多企业都不知道什么是走出去,甚至于业务基本知识都没有,过去20几年我们发展很快,也出现了不少很优秀的中国企业以及优秀的中国企业家。我个人觉得现在在中国已经到了另外的转折点,要看您怎么去看这个问题,很多人说现在中国不行了,中国进入新常态,发展缓慢下来了,微信、微博或者是西方的媒体都经常看到,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过去五年、十年中国企业发展非常快速,这取决于,第一中国政府的不断把市场的开放,不是完全的开放,但是也是部分的开放;第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第三是中国企业家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澎湃的发展。这里包括一部分的国企也包括很成功的民营企业,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内心在于好多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在创新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的企业。中国从我们管理咨询公司的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商业创新是全球的孕育中心,可能是最巨大的中心,这个中心点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无论是将来的所谓商业模式技术的创新,还是下一步是很多科技的创新,将会来源于中国,不一定唯一来自于中国,也可以在美国、也可以在硅谷和其他地方。
现在机会是给予中国企业家很多的机会,怎么样能够发展成全球的公司、全球的企业,你们需要什么?我提一个概念,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都是以我来看他,也就是说我是什么企业我看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我是一个来自于中国,我从中国走出去是这样传统的想法。
我们可以不可以掉过来看,一方面是来源于中国,但是我们也是全球世界的公民、全球世界的公司,一方面对于中国非常的了解,生根在中国,但是视野是全球的,我们有全球的视野和全球的追求,追求不但是物质的追求,更多的是非物质的追求,我们有精神的追求,我们是世界公民同时也是中国公民,我们有中国梦,但是也有全球梦!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非常好,即是对我们的要求也前进的方向,刚才博士讲的世界公民一会儿咱们再讨论。
唐勇:谢谢主持人,今天我们的环节主题是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这是我很感兴的题目,之所以感兴趣跟我职业生涯有关,两年多前我是央企的一名高管,跟于总、王总是一条战壕里的,我是南航集团的总经济师。
南航是一家世界公司,因为它的网点、航线是遍布全世界的。但是我们只能说它是把经营的触角伸展到了世界的公司,至于说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司我觉得还不足够,因为我们不能够在西方的主流社会进入,而且能够从中获取资源,能够去进行有效的经营。
两年多前离开了南航来到新希望,这样的转换使得今天的论坛上我离于总和王总远了一些,在座只有我一个来自于纯粹的民企。到民企工作是因为从今天的主题来说未来有机会大规模的走上世界公司的舞台是中国的民企。
过去30年中国国企特别是央企,领了一时风骚,未来还有没有这样的机遇,有没有这样一种体制的支撑,继续让央企能够继续领风骚,我个人认为会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未来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中国的民企机会会越来越多,不仅是今天的华为、比亚迪、阿里巴巴,今后一定会看到新希望这样的公司也会成为世界级的公司。
我做了这样的职业转换,让我有这样的信心参与今天讨论,本身原来都是央企战壕里,今天我为民企吹嘘可能会有所得罪了。我们已经开始走国际化的道路中,新希望近几年转型内部称之为“三化转型”包括国际化、产业金融一体化、创新互联网化。
国际化方面,从五年前开始主业领域,今天回过头想想是践行了党中央的一带一路的战略,五年前沿着现在一带一路在做纯传统产业的布局,包括沿着东南亚、西亚、北非、东欧这样一些国家的线路上去部署我们的传统产业,和资料和养殖的产业。
也在西方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寻找拓展产业宽度和产业链,不局限原来新希望所知道的资料养殖的线路上,在品种上会更丰富一些,尤其是高端动物蛋白,鱼、虾和牛羊方面都会做资源上的配置。总而言之一句话,是在全球进行资源的配置、资产负债率的配置和总资产周转的配置,这是我们所关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特别是在央企老大哥的庇护下给我们一些发展的空间,希望带领我们未来也可以成为世界公司,谢谢!
主持人:我感觉真是屁股决定脑袋,两年前决不会讲这些话。
王兵:从中国企业到世界企业首先是历史的责任,我们做企业的人是历史性责任,因为中国经济总量、GDP在世界上是第二,中国的企业有多少引领世界的价值观、理念和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创新,甚至产品的品质、环保方面哪个引领世界行列呢?从中国到世界公司,第一位是历史性责任。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做企业的人提出了课题,这个国家战略中做企业的人能不能承担历史责任。
超越、合作、共享。中国的企业能不能超越国外的企业,分三个步骤,第一是从规模超越到品质超越到创新超越,我们超越是主场超越,中国市场能不能超越外资品牌,在一带一路,到欧美以外的地方第三方超越,最后在欧洲和美国的本土超越这些品牌,这是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的历史责任。
我们刚完成了第一阶段,规模上从三年做到了中国第一、五年做到亚洲第一,八年做到世界第一,质量技术在中国主场超越了外资品牌,超越了百年的外资品牌,中国目前50%市场份额和中国高端,第一高楼、高档的写字楼、用的是中国我们的品牌,下一步能不能在欧美主场战胜外资,首先一带一路是重要的机会,在第三方开始做起,这是历史性的责任,习主席在委内瑞拉视察我也在,他说中国不光高铁、核电也很好,住房建材技术也比较好,你们可以大胆的采用,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
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是产业升级,以前讲企业是讲价值讲CEO,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现在要讲国家价值、社会价值、行业价值,作为一家中国的企业,对于中国国家战略发挥什么作用,建筑建材房地产行业价格被忽略,大家只关心房价和土地价格,中国能耗的一半是这个行业消耗的,雾霾跟能耗有很大的关系,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是能源的消耗者和雾霾的产生者,直接和间接的,今天会议室房子生产的建材在消耗能耗,空调和采暖都要消耗能耗,照明也要消耗能耗,没有买卖就不会产生伤害,这是作为企业要研究行业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我们要把新型墙体材料进行到底,推广石膏板复合材料。
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是全面的创新,中国讲创新讲的比较多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很重要,但是中国更多的是做个APP、做个O2O、卖东西玩游戏,谁东西卖的好、游戏的做的好估值就高,这是必须要学习的,但是除了互联网以外工业+也很重要,这次开会,我们这一排互相听不清楚,我们彼此听不清楚,可能有话筒的问题、也有建筑的回响问题,建筑是声学环境,克强总理著名的故事话筒不响,中国到了工业+很重要的时候,不要让老太太去日本买马桶盖,我们去国外要么看天气要么买东西,这个不好。
工业乘法更重要,就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让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世界的引领和创业者,互联网+很重要,互联网乘也很重要,我们祝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走过30年的辉煌,帮助了中国经济蓬勃的发展,未来30年是新常态的30年,我认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不光是媒体品牌,更应该是个智库,带动和帮助中国企业从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公司,谢谢!
主持人:王总讲的超越是有使命感,主场超越、第三方超越、超越欧美,下面请张总。
张剑秋:30年前乳制品是奢侈品,只有病人和老人能够品尝到。通过这30年,伊利三年前只是街道小厂,现在发展成为了位居全球十强的一家大的乳品企业,这几年做中国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国际化之路,这几年开展了全球之网战略,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进行这些乳业发达板块进行了战略布局,可以说构建起了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骨干的全球网络。
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国企业深深的感受到世界乳品行业,因为中国力量的进入而发生了善变。中国乳制品企业由于和世界融合而赢得了更多的发展的契机,作为伊利这个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兼具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对于中国乳品行业来说是赢得更多的世界认可重要的维度,伊利集团新西兰投资32亿,建设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借助这个基地伊利在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进入到当地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说积极的投身社区事业,设立学校的奖学金,大量的雇佣当地的够人等等。也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新西兰有一个商业大家,名称南韩特布雷,也是第一次把奖项的提名授予了伊利,这个奖项设置13年来第一次有外国的公司获得这项殊荣,也提升了伊利集团国际的美誉度。
第二、创新的过程中,资源利用还有智慧积聚进行融合。几十年过程中伊利始终坚持用全球最优秀的资源来服务广大的消费者。在此基础上,伊利今年创造性的采用了智慧积聚的模式,今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期间,由伊利集团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是把全球的农业食品领域的顶级的超高端的智慧集群,最大的特点是把全球农业食品最好的资源集合在一起,有针对性的研究国际前瞻性的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目的是为全球的农业食品提供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从以前只注重资源利用转变为资源利用和智慧集群并举,也从一定意义上提高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第三、塑造品牌形象和全球影响。在合作过程中,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以此推进全球乳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彰显中国企业能够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今年伊利在不同的国际性场合提出了全球乳业的新格局、中国乳业的市场趋势,中国乳业丝绸之路等等一些重要的观点、具体的措施和相关建议,也赢得了世界同行高度认可,让全球乳业领略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提升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不管怎么说从中国企业公司到世界企业公司,作为我们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中国乳业行业怎么立足于世界乳业之林,更好的彰显我们的影响力任重道远,但是作为伊利,今后愿意和更多中外合作伙伴一起并肩同行,共同创造属于中国企业美好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总,刚才各个嘉宾都做了精彩的发言,中国企业家杂志提前征集了一些问题。
第一是我的问题,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的进程,现在走到哪一步了,一方面世界500强,我们106家,我们走的步子也比较大,另一方面跨国的指数,2012年世界一百家最大的跨国公司跨国指数是61%,中国一百多跨国指数是13.98%。
现在融入世界的过程是领跑者、追赶者还是起跑者?哪位解答一下?
魏建国:首先要弄清个概念,全球公司的标准是什么,全球公司有三个标准,首先原材料、供应单是遍及整个公司产品40%,市场一定要达到50%以上(全球国家),这块里的财务是来自大概整个全公司财务报表的35%,员工多的是70%,至少是50%。
主持人:我们是5%。
魏建国:这块像华为、中兴,他们在非洲各有三万七千人。
第二个标准,你的产品能够对当地的人民有没有好处、对当地的国家和当地民族发展有没有贡献、这个产品对全球整个经济推动是不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像西门子它的医疗器械,比如空客、波音、IBM、微软,要有推动力。第三非常重要的方面,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全球企业的标准在环保和社会责任上是堪称一流的,这块达到了就是全球企业,中国的企业不是在第一就是在第二,不是在第二就是在第三,有可能占两个,但是没有大头。
要想从目前中国企业向全球企业发展,三条路子:
第一、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大的战略。伊利的张总、于总、王总,这块大战略方面,美铝全球战略首先看到中国的铝的生产,要跟中国货车铁路合营,因为看到中国货物量这么大,中国这么多钢铁制造货车,但是用美国的技术和中国铝业结合,生产高品质、高硬度比较轻的货车全球推动多大,这是战略观点,这是很重要的衡量中国的企业和全球企业的标准。
第二、你从这块走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独特的发明、独特的核心技术。这一点无论是于总、王总和张总都做到了,他们无论是从新西兰收购奶业,把农业放到全球来看核心是通过这个做出我的核心品质,比如建材等等,这是关键。
第三、大家所应该掌握的,如果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技术也能走向全球,举个例子,无纺布是全球中国销量第一,但是无纺布一直往下走,欧盟派个代表团去河北仙桃,它有153我们国家无纺布的地址,只选中一家作为欧盟长期进口,这家只有九个人,但是97道工序全部是绿色无污染的,2013年获得欧盟六千万欧元,去年两个亿、今年达到三个亿欧元,一个小小农民的公司,但是已经在欧盟得到了认可,所以抓住了绿色、抓住了环保、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情,任何一个中国公司都能够成为全球公司,谢谢!
主持人:刚才唐总为民营企业做个呼吁,我提个问题,有人说中国企业融入世界过程中,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项目大、影响力大,但是赚的钱不多、甚至亏钱,民企动静不大、关注度不高但是却是赚钱,是不是这样?
于旭波:刚才开篇的时候特别强调,中粮集团走出去的过程不但有战略的驱动,央企更多的是考虑国家战略,更多的考虑自身发展如何做大,当然央企必须关注央企是经营国家的资产,央企必须兼顾最终对股东和社会的回报。中粮集团走出去的过程中,特别在制度层面做好了设计,中粮集团有这样的层面,中粮集团占60%财务投资人层面。财务投资人占40%,财务投资人探讨任何一个项目,首先是看财务底线,财务投资人进入我必须看到五年以后什么时候出来,你什么时候上市,达不到上市的要求这个投资人不会投。
另外跟小股东,必须把小股东的利益和追求紧紧连接在一起,保证中粮集团对业务的控制力,小股东加入一个国有企业、加入一个中国企业最终看中国市场的成长,最终看现有资产的效率提升和回报率,不能说简单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只要能够把股东利益、财务回报放在非常重要的高度上看,不管是今天赚钱还是明天赚钱,最终必须给股东带来好的回报。
唐勇:刚才这个问题对央企是有误解的,对民企也是有误解的,因为民企自己的实践中,是不是每一单都赚钱也未必!说到底最后是按个案项目具体来看,投资本身考量和今天主题是有一定的差距,今天讨论的是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不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民企内心来说很希望傍大款,比如中粮集团带着我们做某项投资,实现国家战略中粮集团实现公司战略新希望来。
王兵:央企和民企不是对立的是混合所有制,我们是完全混合所有制,虽然国有资本占第一大股东,但是也吸收了社会资本,我们公司过去十年连续十年面临平均30%净利润符合增长率,我们跟美国对手是巴非特,巴非特重仓持股,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工业界的标杆,我们的股东要比巴非特还赚钱,我们六个基地实现了投资一个亿,每年赚五千万的利润,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改革、创新、管理、经营,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按照规律来办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主持人:一个真正的世界公司是是受人尊重的公司,不仅有知名度、自己的品牌,为人们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而是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比如苹果操作系统,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出现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公司?
谢祖墀:短期内不太可能我觉得,但是短期内出现少数的来自于中国在全球受人尊敬的公司是有可能的,这取决于几方面,第一是大家也提到了产品、品牌、价值观、商业模式等等,业务层面有一小部分的中国企业已经到了这个门槛上,到了门槛以后还不足够,企业家在全球要受到大部分人的尊敬还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文化跟价值观,第二是作为企业或者企业家一定要超越他日常的业务方面考虑,也就是说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成为世界公民。无论大家喜欢不喜欢这位企业家,我觉得他有几件事已经开始进入这个门槛了,最近的马云,马云跟奥巴马见面的时候提到,他提出要在全球建立新的治理结构,所谓互联网2.0思想,这是很简单的思想,但是是第一个中国企业家在全球起码提出了一个企业治理或者全球治理的想法。
第二点,也是马云在巴黎提出来的全球能源基金,绿色、环保,这是马云也参与了,跟其他的国际上著名的企业家,我觉得要有一批中国企业家很积极的参与,这种全球的治理方面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有机会能够在全世界受到其他人的尊敬。
主持人:谢谢,征集的问题还有很多,相比在座也有很多问题,但是时间关系不能继续了。我们最后请魏部长简短总结几句。
魏建国:我想说三句话,第一未来的五到十年,是由中国企业家向全球企业家发展的最好时期。第一无论是人民币加入IMF还是亚投行还是一带一路这些有利于我们发展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国际上中国将会在今后主导和参与全球游戏规则的执行。三个坚信,首先坚信市场的力量、第二坚信企业家的力量、第三坚信全球消费者的力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家走向全球企业家,也相信有更多受全球尊敬的企业家出现,谢谢!
主持人:谢谢魏部长,各位嘉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