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高风咨询CEO谢祖墀博士受邀参加了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召开的双周研讨会。研讨会上,他与其他嘉宾深入探讨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供应链主要有三种。第一类,低劳工成本的供应链。这一类供应链企业主要是为国外品牌做代工的台资以及港资企业,他们从十几年前已经开始陆续离开中国,去往越南、柬埔寨等国。但是,他们不能代表所有这类供应链的迁移,因为中国拥有富有创造力的创业家和小公司,一旦出现新的业态,新的供应链也会应运而生。
第二类,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市场的企业。他们因为贸易战和关税的提高,被迫迁移到关税较低的马来西亚等国。但是这些港资表示,一旦贸易战结束,关税问题得以解决,他们仍然很想回到中国来,因为中国具有多方面优势。
第三类,中国的集群式的供应链。这类的供应链商家集群在一起,透过主体制造商,利用自身的工艺来创造样品、做试验、做包装,促进了整体工艺水平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制造业在这方面非常成功,其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oT和AIoT等产品。在与这一类的供应链的外商讨论时,他们表示,也许少部分可能离开中国,但机会不大和不会大规模发生。
当前,我们也看到了几种趋势。第一,重新回岸,即有一部分工艺重新回到本国,例如,美国或德国,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区域性和本土化产生。欧美国家科研能力仍然较强,单价较高的、非批量生产的新品可以在本国生产,但主体仍将以全球化为主。全球化未来的演变将考虑风险管理,而不能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现在,科技的发展给制造商提供了新型的分布式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将商业活动进行分散,不全部放在同一空间。但这样的分散方式需要以科技提供支持,例如,大数据、云计算、5G以及B2B软件。现在,B2B软件在先进制造业还没有发展到拥有全球化标准的阶段,中国企业有机会成为全球标准的制定者。
此外,很多跨国企业愿意留在中国,甚至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意识到,只有在中国才能学到全世界最先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创新能力。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而欧洲却缺乏这种土壤,如果不在中国学习,以后就会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