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高风咨询CEO谢祖墀博士的最新观点文章,他重温和回顾了《边缘上竞争》(Competing on the Edge)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于五年前提出了“战略的第三条路”的概念。
最近华章出版社与我联络,他们说他们计划在2001年出版的《边缘竞争》(华章出版社用了《边缘竞争》为中译名字,我觉得《边缘上竞争》与英文原文较吻合)一书,在近期重新发行,并希望征求我的意见。
这比较突然而来的邀请,让我再度想起来这本书在企业战略管理历史上的重要性,很可惜,这本书在国内几乎没有什么人听过,对这书里提出来的理念几乎完全不知道。所以在这次的专栏中,我想写一篇对这本书的重温和回顾。
我接触这本书应该已经有20年左右,看的是它的原文英文版本。它给我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的工作关系,一直以来我非常关注有关企业战略的书籍。这本书应该是第一本从真正意义上介绍动态战略的一本书。于90年代末出版,对今天还未过时,是一本真正掌握到动态战略真谛的书籍,说它是超时代并不过分。
《边缘上竞争》(Competing on the Edge)一书于1998年出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女性学者肖纳·布朗(Shona L. Brown) 和凯思琳M. 艾森哈特(Kathleen M. Eisenhardt) 合著,主要作者是布朗女士。该书针对当时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给企业和管理界带来的新的问题。在书中她们提出的一个在当时来说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吸收了环境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和进化理论(Evolutionary Theory)等前沿思想,并对分布于全球的12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
在这本书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企业战略理论都是以静态为主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波特五力模型,BCG矩阵,以及蓝海战略等。主导思想是:企业致胜之道是要为自己寻找到一个最优胜的定位。
在1990年代初期于学术界和管理咨询界出现的重要的新的战略理论。于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两位教授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指出一家企业要成功必须按照自己的优势来做,亦即所谓核心竞争力。而1992年时,我当时在BCG时的三位合伙人斯托克(George Stalk, Jr.),埃文斯(Philip Evans)和舒尔曼(Lawrence E. Shulman)发表了《基于能力的竞争》(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他们认为,企业的持续成功来自企业已建立的内部能力,而战略的精华在于它能否以动应变,从而确立并形成一种他人难以效仿的组织能力。按自己的强处和能力来做事所讲当然是一般的常识,这套理论后来亦是成为了在过去二十多年支配着西方商界和投资界的主流战略思想理论。
以后,不少咨询公司仍然用这些理论来标榜自己。如贝恩(Bain)咨询公司的祖克(Chris Zook)和艾伦(James Allen)在2001年出版《从核心盈利:动荡时代的增长战略》(Profit from the Core: Growth Strategy in an Era of Turbulence) ,书中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战略。这一理论和密歇根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BCG能力竞争理论有着相同的原理。
以至2008年,亦即原来核心竞争力理论出版18年后,博斯咨询公司(Booz & Company)才提出“以能力驱动战略”(Capabilities-Driven Strategy)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依赖3至6个最强的能力和它们形成的能力体系来进行竞争。从本质上,与原始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理论没有很大的突破。
在此期中,有些学者和咨询顾问们曾经尝试将动态的思想注入能力战略理念之内。较著名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大卫·J.蒂斯(David J. Teece)于1997年他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的概念。基本上他将能力从原来的静态状态延伸到动态的状态。举例来说,他说速度、感应和应变能力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但蒂斯的理念没有超越原来的核心竞争力/能力的思想范畴,本质上没有突破。
《边缘上竞争》是第一本将动态战略从本质上整体介绍出来的一本书。“动态”不只是将静态能力重新包装一下而已,而是在思想和理念方面整体上的一种提升,亦是一种系统思维。它书名的副题是《有序中混沌的战略》(Strategies in Structured Chaos),它说明了我们处于的竞争和经营环境将是在有序(Structure)和混沌(Chaos)之间的徘徊,没有任何时候,我们所处于的环境将是完全的有序但亦没有任何时候是完全的混沌。战略最基本的真谛就是在有序和混沌之间不断的动态平衡。肖纳•布朗(Shona L. Brown)在书内提出了几点非常重要的观点。她说未来企业经营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速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战略管理最重要的是对变革进行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变革做出预测;二是对变革做出反应;三是领导变革,即走在变革的前面,甚至是改变或创造竞争的游戏规则。
在当时1990年代末期,这些观点是划时代的,布朗应是第一个将这些理念做系统性介绍,同时她亦提出了动态战略的十项原则:
1. 优势是短暂的;2. 战略是多样化的,迭变的和复杂的;3. 不断地自我发现是目标;4. 组织简单化,作用极大化;5. 从过往而来;6. 向未来延伸;7. 保持适当的节奏和步伐;8. 将战略拓展出来;9. 从业务层面启动战略;10. 将业务与市场紧密挂钩和不断整合到企业整体。
从战略角度来说,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则是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和第七条。第一条:“优势是短暂的”,说明企业的所有优势都是短暂的,没有什么是“持续”的。企业应该不断地发掘和发展新的优势来源,将改变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第二条:“战略是多样化的,迭变的和复杂的”,说明了战略不是死板和静态的,它必须是动态调整的。第三条:“不断地自我发现是目标”,亦是动态思想的核心,企业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必须不断发掘新的目标。第七条:“保持适当的节奏和步伐”应是我第一次在有关战略思想的文献上看到的,不只是速度重要,保持适当的节奏和步伐一样关键。
在这本书写完以后的20年来,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经历了加速的改变,不确定性越来越高,静态的战略思想已经完全不行,作为第一个提出整体动态战略的布朗女士,她的预见的确令人佩服。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布朗的理论亦需进行微调。不过,她当时的视野和感觉在今天而言还是非常到位的。
在《边缘上竞争》的理念指导下,我从五年前开始就提出了“战略的第三条路”的概念。此概念是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里,可以考虑多级跳作为动态发展的手段,而不一定需要以传统的核心竞争力/能力作为自我限制发展的枷锁。多级跳理论的基础是边缘上竞争,亦即动态战略。在未来科技发展的超快速,国际上地缘政治关系和日趋复杂的大前提下,动态战略的重要性将更加重要。在这个时候,重温布朗女士划时代的巨著《边缘上竞争》恰是最好的时机。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谢祖墀 (Dr. Edward Tse) 是高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同时他也是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谢博士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早的从业者之一,在过去20年中,他曾带领两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他为包括国内外的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涉及在华商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他曾为中国政府提供过战略、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建议。他已撰写数百篇文章以及四本书籍,其中包括屡获殊荣的《中国战略》(The China Strategy,2010年)和《创业家精神》(China’s Disruptors,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