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 Tse's Blog

May 2016articles

亚布力观点 | 在不理想的状况中寻找理想

 

今年2月22日的亚布力论坛中我很荣幸地主持了主题为《当“84派”遇到“92派”》的一场对话,参加对话的王石、李东生、陈东升和冯仑,都是中国改革进程这两个重要时段中的代表人物。“两代”企业家的谈话,浓缩了中国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几十年中国商业改革的进展。

1984年和1992年是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关键的两年,而邓小平的两次南方讲话无疑催化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了深圳和珠海等经济特区,这在当时不只是展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特区迅速发展的成果,更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当时一批有敏锐眼光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

近期有一本新书名为《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在此书里,作者将这批企业家称之为“84派”。“84派”是改革开放后的首批企业家,所以84年也可称为是中国企业家回归元年。与后继的创业者相比,这一批企业家无论是个人背景还是商业经验上,都谈不上有优势。既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没有任何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同样,外部环境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不完善的。

陈东升提到,中国的现代企业家正是从不断的模仿、学习中走出来的。与“84派”不同,“92派”更像是规则的试水者。1992年前后一部分人带着忧国忧民,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离开体制内的工作,下海创业。但体制和法制未被完善,创业缺乏指引和保障,很多创业者们甚至都不懂市盈率、PE、估值等等这些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的概念,用冯仑的话来说就是“先有公司,后才有公司法”。所以1992年《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和《股份公司暂行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发布,给当时许多在体制内摇摆不定的有志之士一颗定心丸。

改革之初,企业家们都是从主流中走出来,摸索着做企业,不免需要在乱象中求生存。除了如冯仑所述海南创业初期出现的一些诸如公司管理不善、突然解散、不公平竞争等江湖气十足的故事之外,还有不少官员也下海经商。陈东升曾经对于自己的成功讲过一句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92派的成功,是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当时企业家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但也从另一方面引来争议。

虽然今天来看,92派的做法更多意义上是打开了体制的僵局,勇于成为创业的先行者。但由于文化源头、制度和法律不健全造成了社会对企业家群体普遍的误解和轻视,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的不同的看法。郭为感叹到,用如今的企业与80年代的企业比较有失公允。在今年的亚布力论坛上,王石有感而发 “当时我们做什么都错…但我们当时做的其实是造就了今天的企业家。” 而冯仑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提到了“制度的原罪”。这也给我们了一个重要的提示,只有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法律建设,才能消除“制度的原罪”,减轻社会与企业家的误解,建立良性的沟通互动,创造更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同时,展开关于该问题的讨论或许可以成为企业家的自省的契机,也给新老企业家们打一剂预防针,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现状中思考应当如何应对,面对商界内部的负面案例应当如何自律,如何继续推动制度改革和法制健全,如何用赚来的钱回馈社会,做社会性企业。

中国经商的人不少,但能严格称得上是“企业家”的却未占大多数。不少的营商者都是营营役役、得过且过,一部分更缺乏诚信、铤而走险。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一些营商者更透过某些利益关系来谋生。另一方面,一些经营者却受到某些掌权者的不合理压迫,令他们的事业、财产甚至个人自由受了损害。但这种不理想的状态,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他们愿意接受挑战,能冒险,可能亦无其他方法,只能硬着头皮前进。但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却无意中造就了不少企业的最终脱颖而出。

面对经济下行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许多当年的创业企业又被迅速来临的互联网时代逼迫不得不做出反应,且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恐慌比经济本身的问题还要严重。然而就像当初一样,对大部分的企业家来说,环境的不明朗没有停下他们推动中国市场发展的脚步。这一次马云在亚布力的发言中也提到,现在就算是BAT也有各自的困难、如履薄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更多的像BAT这类能够从无到有、从很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的创业企业,这才是中国经济繁荣的真谛。马云的一席话也被许多企业家呼应。一些企业家正在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敢于“革自己的命”,尝试抓住新机遇;抑或是给年轻人以机会,就像马云说到的,他对未来的信心来自对年轻人有信心,看到大量年轻人加入高科技企业,就会对中国经济长远有信心。

我个人来看,中国的确有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中国亦拥有巨大的机会。在一个有庞大的中层阶级不断的崛起,人民不断加强相互的互联,与世界上的事物和信息有着越来越多的密切联系的国度,再加上科技不断发展和应用,机会是许多的。但机会只会给予有准备的人和企业。需要清晰的脑袋。能看到未来亦能掌握当下。要了解中国的特定状况亦拥有全球的视野,能在雾里看到将来的轮廓亦能在眼前精雕细琢,能冒险亦会谨慎,能创新亦能脚踏实地。难吗?是有点难,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其实就是要在不理想的情况中寻找和创造理想。

摘自亚布力观点(2016年2月22日)并保留所有权利

关于作者:
谢祖墀博士(Dr. Edward Tse)是高风管理咨询公司(Gao Feng Advisory Compan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先行者。过去的20年里,他创立并领导了两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外界评价他为“中国的全球领先商业战略家”和 “谢博士之于中国企业界就如大前研一之于日本企业界”。他曾为数以百计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及其它地区)咨询过所有关键战略和管理方面的业务,涉及中国的各个方面和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他还为中国政府在战略、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等方面做过咨询。他已发表200多篇文章并出版了4本书,其中包括于国际获奖的《中国战略》和《创业家精神》。谢博士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博士、MBA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学士、硕士。

Share this:

FOLLOW ON:

ABOUT ME

Founder & CEO of Gao Feng Advisory Company, a global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with roots in China. —learn more
SUBSCRIBE VIA EMAIL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沪ICP备19023537号 © Theme by Edward Ts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