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謝祖墀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欄名:中國經緯
中國是創新的沃土?恐怕國際上大多數人不會認同這一觀點,因為中國經常與山寨、缺乏言論自由、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填鴨式教育和國營領域過於傲慢等負面形象聯繫在一起。
或多或少地出於上述原因,外界包括許多香港人通常認為中國缺乏創新成功的基礎。但這一觀點過於簡單和膚淺。不妨讓我們在這些所謂的原因中擷取兩條開展深入研究。
保知識產權乏力 創新仍不斷
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但其並不能阻礙創新的步伐。在過去10年裏,源自中國的創新案例不勝枚舉,包括產品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盡管進展緩慢,但確實在不斷改善,並且在近年來也有外國企業成功起訴中國企業侵權的案例。
國有經濟的壟斷地位也是經常被詬病的原因之一,但即使是國營領域也能帶來創新。大型的創新案例不勝枚舉且在不斷湧現,其中就包括中國的航天計劃、不斷擴充的高鐵網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進藏鐵路)和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這些創新都是在國家主持下得以完成。
盡管有許多人抨擊中國抄襲甚至竊取他國的技術,但對於上述如此複雜的項目而言,創新是無可否認的,且國有經濟的統治地位,能夠為科技的進步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經過20餘載的發展,中國的市場經濟目前仍在不斷完善。新中國建立以來,在30年的時間裏一直奉行全面計劃經濟,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根本轉型,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過去20年中我們的所見所聞也無論如何稱不上完美。但是我們需要全面了解這些主導未來變革的力量,並且領會這些變革的方向和速度。
盡管國營領域迄今為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國未來大多數的創新並非來自於此,而會來自於在日益開放的經濟下開展競爭的企業甚至是個人,其中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國內外的私營企業。
經濟領域續開放 迎市場競爭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的要求,愈來愈多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將隨之出現,而不同種類企業間的界綫也會因此而愈來愈模糊。中國正在有計劃、明確地放開各個領域的監管,盡管不是所有的經濟領域都將全面放開,但這一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鑑於中國市場的規模和盈利潛力,當政府放開一個領域後,其將成為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這迫使企業不得不具備創新精神,憑藉最好的產品、服務和業務模式來獲得成功。而在中國企業家中也瀰漫着一股「非我莫屬」的心態,一旦機遇浮現,他們通常會放手一博。他們中有些人(也許是大部分人)會失敗,但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即使是小概率的成功也值得注目,並不斷鼓勵更多的企業家大膽嘗試。簡而言之,不斷湧現的中國企業家將推進更大範圍的試驗和更多的創新。
「小米」傾聽用戶 「海爾」以客為中心
作為中國領先的智能手機生產商之一的小米,就是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創新型企業的傑出代表。小米的掌舵人雷軍深諳互聯網的力量,將企業的業務模式定位於通過社交媒體「傾聽用戶」,即所謂的「眾包」概念。這一戰略發揮了奇效:小米自2010年從零開始,收入在2013年就達到了50億美元,公司估值更是達到100億美元。
蘋果公司的領導人史蒂夫.喬布斯認為自己最了解用戶,因此並不相信焦點小組,但雷軍反其道而行,深信用戶才是決定產品設計方案和服務模式開發的最佳人選。雷軍目前擁有數百萬的粉絲,宣稱其業務模式的盈利點並非來自硬件,而是來自於服務。
在更基本的創新層面上,中國白色家電製造商海爾則通過推出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土豆的洗衣機迅速獲得市場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這一產品源自於某位用戶的要求,充分反映了海爾「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雖然並不是每家中國企業都會如此,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靈活、敏銳和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國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回報。
為了成功培育創新,一個國家必須能夠容忍錯誤和失敗。此類失敗包括短命的創新,但這類創新是創新歷程中的一部分,也為創新如何能在中國持續下去提供了例證。騰訊QQ是微信的先驅,而後者是一種類似於推特/WhatsApp的平台,成長迅速,在國內外非常受歡迎。盡管微信推出僅有兩年的時間,但註冊用戶數量已逾6億,其中活躍用戶數量達到2.7億,且這兩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微信先於WhatsApp推出了語音服務,並且其最近推出的支付業務正在撼動阿里巴巴支付寶的統治地位。
電信運營商將微信和新浪微博視為競爭對手,因為後兩者蠶食了其短信業務,而互聯網尤其是無綫互聯網的普及,正在迅速打亂傳統的分配方式。僅僅在幾年前,國美和蘇寧還在憑藉傳統的實體門店在零售領域內佔據着主導地位,但如今的蘇寧正迅速轉型為O2O(Online to Offline)零售商。海爾等企業也在朝着這一方向發展,而許多零售商(尤其是國有企業)正在研究如何改善其業務戰略,從而保持競爭力。
隨着中國經濟轉型的深入,愈來愈多的壟斷壁壘將土崩瓦解。盡管中國在短期內不大會完全放開所有監管,但中國正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新一屆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再次重申了這一發展軌迹,強調市場機制將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非國有資本將能進入更多領域。國有企業將繼續保持其重要的地位,而非國有企業則第一次能夠與國有企業平起平坐。諸如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型自由貿易區將在中國多個城市中推廣,建設有利於創業型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開展創新的經濟環境。
錯綜復雜和幅員遼闊是中國的獨特之處。即使是小概率的成功,放在全球商業的大環境下看來,也意義重大。香港應該密切關注中國的創新動向,因為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威脅,也伴隨着更大的機遇。
(謝祖墀博士是高風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
来源:《经济日报》